设计+产业|“冰坛”完成主体竣工验收 成为首个完工的北京冬奥会新建冰上项目场馆
2020-06-03 26252020年5月27日上午,由中关村西城园的园区企业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设计完成的“冰坛”——冬季运动管理中心综合训练馆(北京2022冬奥会短道速滑训练馆)项目通过主体竣工验收,成为北京市今年首个竣工的北京冬奥会新建场馆。“冰坛”项目荣获北京市结构长城杯金奖,并被评为北京市绿色安全样板工地。
设计巧妙,国际领先
“冰坛”总体造型紧凑圆润,立面线条源自运动员刻苦训练所产生的道道冰痕,立面采用横向展开的条形窗的形式,满足不同功能类型房间对采光的需求。外部建筑造型采用上大下小的形式,退让城市空间。同时,内部的冰场采取了两块冰场上下层相叠的放置方式,其他配套空间围绕中庭展开布置,在有限的空间内引入中庭空间、屋顶花园、立体绿化等,并在建筑各层面导入自然环境。
“冰坛”总建筑面积33220平方米,主体建筑高度为30.15米。场馆内包括两块标准冰场、两块陆上训练场地,以及科研、医疗、康复用房、运动员宿舍和餐厅等配套功能。在赛时,“冰坛”将作为短道速滑项目的训练场馆使用;在赛后,可根据需要转换成为短道速滑、冰球、冰壶专业赛场,继续作为冰壶、短道速滑和花样滑冰三支国家队的驻训场所;位于场馆一层的冰壶馆还将建成为我国第一块标准冰壶场地,实现多功能场地的快速转换,从而提升场馆的综合使用效能。
此外,“冰坛”的两块冰场采用国际先进的二氧化碳跨临界制冷系统制冰,利用冷凝热进行热回收系统设计,最大限度减少常规能源使用,实现降耗节能,环保性能突出。
“冰坛”通过主体竣工验收、精彩亮相的背后是无数设计师、建造者的智慧力量和辛勤汗水。
技术创新,突破局限
面对用地狭促的有限条件,以及功能集成、结构复杂的设计要求,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的设计师们边研究、边设计、边创新,不断挑战、不断突破,完成了一系列具有创新性的设计方案。
面对建筑呈流线造型与协调多种功能的设计需求,及管道错综复杂的难题,设计师们一方面多方求证于专业运动队及场馆日常运维人员,梳理使用需求,另一方面积极利用专业建筑模型,综合高效地利用空间,满足多方要求;为开创性地将冰上运动的训练空间、科研办公空间及餐饮住宿空间融入同一建筑,设计师们在研讨推进冰坛设计方案的同时,还开展了冰上运动建筑设计技术课题的科研研究以辅助完成此次设计。他们和运动员、教练员一对一访谈,深挖使用需求从而确定设计原则,广泛研读国内外习惯资料,参考相似体量、相近设计用途的项目经验,深入开展研究总结,从而真正实现了多用途的融合空间最终落成。
此外,“冰坛”的创新设计还包括建筑自遮阳、余热废热再利用、新型制冰工艺、太阳能热水、太阳能光导筒等绿色建筑技术,充分诠释了绿色奥运的理念。
如今,“冰坛”通过主体竣工验收,完成交付后将成为国家体育总局在京唯一的冬季冰上训练比赛基地,承担国家短道速滑和花样滑冰训练及科研任务。园区企业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也向冬奥提交了一份令人满意的答卷。
文/高晓军、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
图/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
END
【来源:中关村西城园】